尚福林:应以科创金融为抓手 开创金融开放新局面
10月22日,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、原银监会主席、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·2023上海苏河湾大会上表示, 当前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。从外部环境看,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,大国博弈竞争加速升级,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,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。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上升,经贸摩擦深化,贸易增长持续低迷。全球价值链、产业链受阻,逆全球化情绪升温。
从我国自身看,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距离高收入国家门槛只有一步之遥,要素禀赋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资本积累大大增加,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,信贷投放拉动GDP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。
“放眼全球,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和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、关键变量。”尚福林表示,“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,向高科技、高附加值升级,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,提高劳动生产率,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
在他看来,以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看,要把握住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,仅靠学习模仿是不够的,必须推动科技同经济在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融合发展。这也是新时期金融业的使命所在。
尚福林表示,推动金融开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,可以优化配置国际资源,提升经济运行效率。他建议,应推动以科创金融为抓手,开创金融开放新局面:一是建立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。加强顶层设计,把科创金融放在“绿色金融”“普惠金融”同等的位置上,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大科创金融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。完善风险分担补偿、知识产权融资服务、科技企业信息共享机制,为科创金融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。
二是发挥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中的“风险共担、收益共享”的机制优势。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,规范发展风险投资、私募股权投资,有序引导长期资金进入创投领域,增加市场包容度,提高股权融资比重。用好海外资源,利用“一带一路”开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,支持有条件的科创企业跨境融资。
三是在银行支持科技创新中寻求突破。我国是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结构。银行体系积累了大量的信贷资源。如果能够解决风险与收益的匹配问题,创新探索出新的服务模式,将为科技创新提供大量的资金。比如,允许通过投贷联动分享股权收益,有限地开展股权投资,采取“沙箱监管”方式开展创新试点等。目的就是要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特色优势,汇聚更多金融资源,提供一揽子能够有效衔接、覆盖全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。
文章转载来源:证券时报网
免责声明:文章来自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或涉及作品版权问题烦请告知,我们及时予以更正/删除。